論文題目 | 後現代主義美學意涵探討繪本圖像的符碼性—以《布赫茲》作品為例 | <台灣山岳>雜誌內容分析及讀者閱讀動機、閱讀行為、滿意程度相關性之研究 | 地方文化產業全球化:以霹靂布袋戲為例 | 「後現代街頭塗鴉藝術」導入文化創意產業流行消費之研究 |
指導教授與研究生 | 黃漢青 博士 陳芃彣 | 黃漢青 博士 余俊熹 | 黃漢青 博士 劉得臣 | 連德仁 教授 劉晉彰 |
研究之動機 | 從繪本(複合圖文)的表現模式,透過符徵/符碼的轉化,探討非理性思考所欲傳遞表達的原意。, | 雜誌是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訊息來源, 不應只著重登山專業報導,可以休閒方式編排吸引閱讀者。 | 文化產業全球化的浪潮,帶來原本被邊緣化的地方文化更岌岌可危。 | 探尋一個外來文化的引進與台灣環境下的文化轉變。 |
研究的方法 | 深度訪談法, 文本分析法 | 內容分析法 問卷調查法 | 深度訪談法 | 文獻分析法 深度訪談法 |
研究之目的 | 1. 嘗試理論與實務進行對話和印證 2. 印證符碼學具有跨文本的效用 3. 證實超現實主義表現的插畫,在繪本中的重要 | 1. 雜誌內容調整為注重內容廣度,而非深度 2. 使內容更適合一般社會大眾閱讀 | 1. 布袋戲文化結合觀光產業來推動台灣地方文化全球性的發展。 2. 相關產業參考 | 1. 檢視後現代街頭塗鴉文化商品化的流行意識與商品符號 2. 符號消費是一種溝通管道 |
研究的結論 | 1. 文創強調創意 2. 地方文化的再生與獨特,是一種武器也是符號。 | 1. 閱讀型態無關年齡 2. 登山裝備器材看出教育程度 3. 推論職業婚姻直接影響經濟 | 1. 地方文化傳承需要政府與民間結合 2. 文創產業需要媒體宣傳 3. 創意產業講體驗與差異 | 1. 台灣街頭塗鴉藝術未來發展的多元性(ALA外牆) 2. 藉由時尚流行來帶動全新的文化產業型態 |
研究之建議 | 繪本對不同讀者群會有不同的影響,對幼兒是認知這個世界,對成人則是心靈對話的媒介。 | 編排的建議太精細,反而不利於出版編輯,閱讀者各有喜好。 | 無法從內涵分類 無法親訪原首創者,無法探知不同國民閱聽之差異性 | 透過象徵符號、主題性塗鴉引導創作帶動地方文化之認同 |
我的思考 | Ø 海德格:「差異」乃隨存有的開顯而呈現,藉此呈現開展出存有者之差異可能。 Ø 索緒爾:指出符號是由符徵與符旨的差異兩極所構成, | 大前研一:聰明人必做的十件事中, 讀書和學習都是在和智慧聊天,每年至少要讀五十本書,它不僅保證你的記憶力、感悟力,還能讓你維持個性魅力,這可是練瑜伽做美容所不能達到的效果。 | 常聽到「基本上」這句口頭語,口語化表達出來的語意,就是已經對某事物有感覺、有意會領悟出其中微妙變化的現象。 | 亞里斯多德對三種不同知識類型: 1. 純理→真→ 思想 2. 行動→善→ 智慧 3. 創作→美→ 技藝 |
2011年3月19日 星期六
閱讀論文相關研究方法差異之探討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